维京剑在欧洲兵器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代表着欧洲冶炼、锻造技术的一次飞跃式发展,影响了整个欧洲剑发展的进程,直到以装饰性和无甲决斗为代表性的中世纪剑出现而结束。
现在能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带着装饰的漂亮剑大多是文艺复兴时期遗留下来的成果了,那个时代的剑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战场价值,而在文化含义和装饰上有更大的价值。
如果要说战场价值,还得从很远的青铜器古代开始追溯。
和中国一样,欧洲的剑也是从青铜时期开始的,其起源比我想象中还要早,是公元前13世纪的希腊时期。
因为青铜的铸造技巧比较差,当时的剑最大的问题就是短,因为技术上无法负荷细长的结构,所以就往更宽更有力上发展。
大约是公元前5世纪,欧洲进入了铁器时代,可以造出比较长漂亮的刃身了,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凯尔特(现在的爱尔兰)人的剑。
公元400年左右,是欧洲的大迁徙时代,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维京剑,它的模版成为后来中世纪阔剑的雏形,其特点是剑刃缓缓的收窄或者不收窄,中央带有血槽。
它最重要的特性,是用极少量的钢锻造出柔韧度和锋利度都不错的锻造工艺。
随着防具的升级,大多穿着锁甲的战斗中,普通叨刃很容易变形,最简单的加固方法就是加厚剑脊,然后向不着甲的下肢砍击。
这里要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维京时代前,剑的头都不是圆的。
一是锻造工艺升级,二是使用需要,在后维京时代,剑的头才开始变尖,这是为了刺破别人的锁链甲,也是从这里开始,剑才发展出了刺的动作。
公元1300年,大剑的时代到来了。
还是由于铠甲技术的发展,剑不得不变的更大更尖更厚来突破敌人的防御。
巨剑(Great sword)也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了,剑身长达一米,但因为前面急剧变窄,所以重量减到单手可握的程度,但剑柄很长,也可双手使用。
它无论速度还是力量上,都远胜以前。
但巨剑的锻造在这个时代是很昂贵的,老百姓用棒子叉子的也不少。
公元1750年左右,铠甲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大多数人误会全身铠很重,其实它们比锁链甲更轻,因为铁片只需要造出弧度来滑开攻击而并非隔挡。
格斯的巨剑出现了,这是剑在力量上的最后一次升级。
剑刃不再是锋利/易卷曲的而是采用了细小的菱形,重量有的达到了5-6磅(中国剑只有1-2磅而已),直接冲刺也可以捅飞敌人。
公元16世纪后,文艺复兴时代,剑就开始向不着甲决斗和装饰性方向发展了了。
回到了以轻薄为主的随身配上,同时不断在护手和装饰的部分做文章。
欧洲剑的中世纪时代正式结束。
第9-10世纪典型的维京剑叨刃有长宽的叨刃,叨刃中段较为饱满,叨尖锐利。
此叨用法多为强刺或砍杀,因此叨尖稍微磨圆但却有恰好的锐利度可刺击。
设计简单的护手上面有 quillion 雕刻,木制把手可配合做皮质,骨制,或铜制的外部处理。
让维京剑与众不同的是剑柄的圆球有五瓣圆球的设计,用来平衡长叨刃。
它的设计与古维京剑相同,碳钢制叨刃以手工打造,并经过精细打磨 使其有发出明亮光泽。
木制叨柄上覆盖皮套,以简单设计的护手及五办设计的圆球支撑,两者皆为凯尔特结的装饰设计。
此剑配有木制外层为黑皮的叨鞘,并在叨鞘口配上铜环,美观大方。
维京人,也被称作北欧海盗,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麦,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不断侵扰欧洲各沿海国家,并且沿着河流向上游内陆劫掠。
剑是维京人最为尊崇的兵器,在他们看来,将家族的剑代代相传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
如果一把剑被家族中某位伟大的战士或贵族使用过,该剑就具有更高的价值,人们认为这能使剑充满特殊的力量。
他们还会给剑起名字,赋予其更多的个性和意义。
对维京人来说,剑不是一种普通而廉价的兵器,更多是贵族、领主或旗下某支部队的头领所使用。
ColdSteel所推出的维京剑延袭传统设计,特点是长而宽的剑身,中间有血槽(主要是减轻重量)。
整把刀以1060碳钢手工锻造制造,并经过手工抛光和磨光以达到完美。
握柄部分由鞍头(Pommel)和护手(Guard)完成用以协助持握时的平衡。
VikingSword配有皮革包裹的木制刀鞘,并用抛光的锁喉和剑珌(chape)加固。
如您是喜爱刀剑人士,必定为之吸引。
钢材:1060碳钢(匏光处理)
全长:约93.68厘米
刃长:约76.84厘米
刀厚:约0.58厘米
刀柄长:约16.84厘米
柄材:木头/皮革
刀鞘:木头/皮革/不锈钢
重量:约9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