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cotech 微技术品牌介绍
1994年,微技术刀具公司成立于维洛海滩(Vero Beach),并在2005年由佛罗里达州迁往宾夕法尼亚州的布拉德福德市。微技术刀具一直都遵循着一个主题:“TO MAKE THE BEST POSSIBLE KNIVES(制作最合理的刀具)”。这点从公司成立一直沿用至今。MT微技术公司和许多著名刀匠合作,包括Ernest Emerson、Bob Terzuola、Strider、Walter Brend、Greg Lightfoot和Reese Weiland等
产品标志
Factory logo 厂标
MT公司的logo,主要在包装(包括外纸盒和刀包)、说明书、背夹、单动拉杆上标识,刀卡、战术笔等非刀具通常也打该logo。2000年之前,MT也经常将该logo标在刀片上。
Claw logo (有时也称talon logo)爪标
MT量产刀具之后,首先需要就是设计刀具的logo。早期时候,MT并未特别以爪标和剑标来区分产品的档次,很多稀有高端品种也经常标爪标。
这个鹰爪标,直接用了二战美军第17空降师的部队标。二战期间,除了个别士兵有开挂的表现而受到嘉奖,整个第17空降师就没干过什么值得记载的战例。战后被撤销了。不是Anthony用了鹰爪标,估计没什么人会提起这支部队了。这个标属于美国军队历史,是公共资产。私人使用不会受到商业处罚。但这种过度的商业使用,并隐去17师的军队背景只字不提,遭到了曾在17师服役的退伍军人及家属的质疑。
*大马士革版的HALO I用的是爪标
*2000年12月产的LCC用的是爪标
Dagger Logo 剑标
后来,MT为了区分产品档次,有新设计了剑标,专用于Anthony亲自手工打磨的刀具,注意是Anthony,不包括W.B,下图的Combat Talon II看得很清楚,W.B的镜面手签版也是爪标,所以也称Marfione Logo。
*1997年产的APM,其中两把Anthony打磨的标了剑标,大马未用剑标,其实当时大马版比其他两把贵300多美金
在2003年之后,剑标逐渐变成高端产品的专用标志。
必须注意区分的是,Anthony和他儿子Sean的标志。
M大宝剑:才是Anthony的手工定制版产品标,也就是Marfione Custom 大剑标。
S剑标:Anthony的次子Sean的标志,不要和M大剑标搞混了。我们经常遇到的Hellhound刀头和Warhound刀头,都是Anthony次子Sean的设计专利,所以带有S剑标标志,但如果仅仅只有S标那实际还是量产(S标梳刀,Protocol协议,Warcom战鹰等Sean独立的剑标系列除外)。
Boneclaw logo 骨爪标
这个标有个特点就是介于爪标和剑标之间,MT官方称为Semi-Custom,半定制,也就是半手工打磨的。但是因为该标稀有,往往比剑标价格还高。
Skull logo 骷髅标
MT在2012年11月发布了一款特别的Ultratech Blackout Limited Edition采用了骷髅logo。
Viper logo 毒蛇标
MT在2014年发布的一款毒液中使用了这个logo
Contamination logo 生化标(僵尸标)
MT在僵尸系列中特有的logo
Dao logo 刀标
MT推出过一系列日式风的型号,采用了这个标。并模拟了Katana的烧刃效果。
MT还有其他很多与合作商打的特殊logo非常多,就不一一介绍啦。
基本上,MT刀厂标的使用处于混乱状态。只能很笼统地说个大概的使用规则。
不过情有可原。毕竟如果MT作为机械加工类的厂家,比较SUREFIRE和HK这样的大型军备厂,他只能算是小厂。不会特别花人手去对产品线进行管理。老板也可以随心所欲。产品制造和开发,都会按市场需要随时调整。产品线没有大公司那样僵化。不过,保持活力的负面是,MT的产品无法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价值体系。因为产品稀缺性而建立起来的溢价是模糊的。除非你是MT收藏的行家,否则很难从一件产品的标识上非常精准地判断它的稀缺性。这也给MT的收藏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风险。
MT官方编年简史
1994:在Anthony和Susan Marfione的公寓里发布了第一款刀(UDT)原型标志着MT正式成立。
1995:发布了单动直跳HALO原型,使MT迅速成为超一流的刀具制作公司,并凭HALO赢得权威杂志《Fighting Knives》1995年度封面刀具。
1999:发布了首款双动直跳 Ultratech,成为MT最受欢迎的产品。同年,MT还连续第二年被权威杂志《Blade》评选为最佳生产质量奖。
2000:发布了该公司首款蝴蝶刀Tachyon,超光速粒子。同年,Anthony与Lightfoot 合作的LCC被权威杂志《Blade》评选为最佳年度合作奖。
2004:发布的折刀MTX2被权威杂志《Blade》评选为年度最佳刀型。该款折刀最初是为美国特种部队著名的第20舟船队(Special Boat Team-20)设计的,采用与LCC类似的结构。
2005:因为卡特丽娜飓风,MT公司从佛罗里达州的Vero海滩迁往宾夕法尼亚州的布拉德福德市。同年,MTX 2登上著名杂志《Tactical Knives》一月版的封面。
2011:折刀Select Fire在刀展上赢得最具创新设计奖。
2012:折刀Socom Delta在刀展上赢得年度最佳刀具奖。同年, Anthony Marfione与传奇刀匠Mick Strider合作发布了著名的折刀型号DOC。同年,MT还发布战术笔。
2013:折刀DOC在刀展上赢得最具创新设计奖和最佳合作奖两项殊荣。同年,MSAR武器公司被杂志《 XM Series 》评为最佳新秀公司。
2014:MT公司开设在北卡罗莱纳的米尔斯河投产第二生产线,扩大生产能力。为了庆祝成立二十周年,MT推出新的包装。同年6月发布了折刀Anax。
2015:与 Heretic Knives, Sean Marfione, Koji Hara, Borka Blades, Munroe Knives开展合作。对Ultratech 进行了审美改造,采用了全新的刀柄和推钮设计。发布了直刀Arbiter 和蝴蝶刀Tachyon III 。重新设计了战术笔推出2代。很可惜的是,当年年初,MSAR项目被官方宣布结束。
2016:在刀展上发布了与Borka Blades合作的SBK。
介绍完了官方简史,不禁想谈谈几点个人感想:
1. 伟大的Walter Brend被学生Anthony逼走之后,2000年以后的MT已经称不上是伟大只能算一流的公司,再也没有出现什么独一无二的作品。MT所有惊世骇俗的作品出现在2000年以前,W.B亲自设计并打磨了Patriot(HALO II的原型)、COMBAT TALON、VULCAN/Exodus 、DRAGON SLAYER、EXCALIBER(NEMESIS的原型),参与设计了Ultratech。包括后期发布的Troodon都与W.B有关,Troodon内部结构和Ultratech基本一样,只是重新设计了造型。
2. Anthony一直对逼走Walter Brend之事讳莫如深,以至于公开场合从来不提W. B,因此MT官方也没有记载与W.B相关产品的大事记,虽然这些产品几乎都是划时代的设计。
3.MT虽然是以自动刀起家并制造闻名于世,但获奖的型号主要以折刀为主。因为,即使在自由民主的美国,很多州也是限制销售和宣传跳刀的。
4.如果想购买直跳,你几乎只能选择MT公司的产品。MT垄断了直跳的设计专利,实行非常严格专利保护机制的美国不可能出现另外一家制作直跳的公司,除非某位伟大的刀匠重新设计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
5. MT经典作品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著名的刀匠来设计,这个人往往不是Anthony。
专用名词
OTF:Out The Front,直出。OTF就是刀片向前弹出打开的刀,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跳的意思。
SA:Single Action,单动。可以灵活理解为单向自动。在OTF里,SA表示,通过指压一个按钮,实现刀片自动弹出。但要使刀片回收,必须手工拉动尾部拉杆。随后还要推回暴露在外的拉杆,才算完成一次收刀动作。
DA:Double Action,双动。可以灵活理解为双向自动。在OTF里,DA表示,通过一个按钮的来回推拉,实现刀片自动弹出和自动收回。就是一个按钮实现两个动作的意思。这很大程度上表示OTF刀片弹出和收回可以单手操作,比起SA是一项进步。MT按钮在刀身一侧的,都是DA的。
(DA在侧开折刀里,表示侧开折刀可以用自动弹出和手动打开两种方式操作。但刀片关闭还是需要手动。这和OTF里的DA是两种操作模式。)
MA:Manual Action,手动。一般的手动打开和关闭的折刀都是MA的,所以不需要特别标明MA。OTF里只有SA和DA,肯定没有MA。但如果折刀额外有标明MA,必定有其原因,就需要多留意了。MT侧开的折刀里,比如SOCOM、LCC、MTX-5等,同时有DA的侧跳版本,也是有MA手开版本。所以这些型号会特别标出MA。MA比DA价格低一些。